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遭遇过这样的情况:熟悉的朋友跟你打招呼,你却怎么也叫不上对方的名字,弄得自己和对方都很尴尬;排练了无数次的演讲稿,临到现场却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和好朋友聊着天,突然脑袋一卡,询问朋友:“哎?我刚刚想说啥来着?”
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遭遇过这样的情况,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该说什么。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舌尖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其实这是大脑对记忆内容暂时性抑制造成的现象,这种抑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美国《读者文摘》网站曾分析过突然间忘事的3个常见原因。
1.睡眠不足
2015年《睡眠杂志》曾经做过一项小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每晚睡够8小时相比,每晚只睡4个小时会让男性参与者在压力境况下更有可能出现记忆力受损的现象。可见,失眠很容易引起健忘,使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2.慢性焦虑
如果你总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担心,那么忧虑会使你的思绪常常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而这种思绪状态会干扰你的注意力,妨碍你的记忆力。
3.信息过载
我们的大脑一段时间内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刺激,信息超载会降低它的加工处理速度。而现在社交媒体发展迅速,致使人们的大脑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远超过大脑能处理的范围,这就导致了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出现分心、无法集中精神和巩固新记忆的现象。
相关统计表明,舌尖效应平均大约一周出现一次,而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
那么应该如何克服舌尖效应?
心理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规律:你越是努力地集中精力试图想起某项事情,舌尖效应就会越明显。最好的办法是努力想一些与之相关的信息,即使与话题的关联不是很紧密也不要紧。比如,你跟朋友在谈论最新发行的电影,这时他问起这部电影中某个男主角的名字,而令你郁闷的是,你昨天才看过这部电影,甚至记得他的名字有几个字,可就是想不起这个名字,而且越想越想不起。这时候,要想克服这种舌尖效应,你可以试着回忆这位演员在其他电影中演出的场景和情节,以及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还干什么了,跟谁一起看的等细节,甚至回忆一下你们谈论时是谁还评论了一下这位演员。把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很轻松地就可能想起那个名字了。你也可以用相关的技巧来想起把东西放哪里了之类的问题。
这个技巧的原理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效应:启动效应,即感受和回忆某一个概念,会使相关的概念更容易被回忆。比如,在一个实验中,向人们提到“用餐”,他们首先反应的是“蔬菜”、“勺子”这类的词,而不是“飞机”、“书本”这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与食物和吃饭有关的词会更容易被回忆。
尽可能多地想一些与要回忆内容相关的信息,会激活记忆中更多的与要回忆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大脑更容易把目标事物上升到意识状态。
此外,听、读或思考与目标概念有类似发音的词汇也会有助于克服舌尖效应。启动效应不仅对事件和概念起作用,对声音也同样起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用发音相似的词来帮助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