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的中年女性,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像米拉这样的家庭主妇,结婚就意味着与社会脱节。女人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婚姻,而婚姻的走向却把握在丈夫手中,一旦丈夫放弃婚姻,女人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米拉被离婚了,米拉的闺蜜们也好不到哪儿去,最悲惨的患上了抑郁症,甚至住进了精神病院。看看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家庭主妇,离婚就意味着生活的天翻地覆,所以有的女性会歇斯底里以死相逼,妄图留住早已离她们远去的丈夫。
米拉也自杀了一次,是闺蜜玛莎救了她。有了闺蜜的鼓励和支持,米拉接受现实,并且开始振作,请律师为自己和孩子,争取到了一笔不菲的财产,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学校。同时,米拉也开始积极申请学校,重返校园。耶鲁和哈佛大学同时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米拉选择了哈佛。
在大学校园里,米拉得到了久违的欣赏和肯定。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上进的年轻人,她们一起讨论种族问题、女性平权等话题。米拉开始明白: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过去已无法补偿,也没有什么能够补偿;以前她依附于另一个人才能生活,正是这个错误,才造成了自己的悲惨的经历。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米拉,突然有些感激离婚,感激丈夫的抛弃解放了她,让她重获自由、重返校园。
米拉还认识了一群像她一样重回学校的中年女性,她们不仅讨论学术问题,还经常嘲笑男人和婚姻。她们得出结论:婚姻只是男女激情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退却后的男女关系对彼此双方都是挑战。她们喝酒聊天、放声大笑,有时候感觉好像回到了少女时代,不再需要男性也能过得好。
虽然主观上觉得男人可有可无,可是一段完美的恋爱还是像鲜花一样,令米拉身心愉快。在哈佛读书期间,米拉遇到了新的男友——本。他是一名非洲问题专家,英俊潇洒、品位不俗。米拉与他三观契合、爱好相近,他们的关系既亲密又自然、既独立又融洽。学术上他们相互提携,事业上也是彼此的好帮手。米拉的两个儿子进入青春期后,老是与米拉对着干,而恋人本,却能站在男孩的角度上开导米拉,帮助米拉和两个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离婚的打击险些让米拉自杀丧命,如今的米拉似乎又看到了命运之神的笑脸。一段失败的婚姻让米拉迷失,但“醒来后”的米拉,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独立地思考,并且争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活成别人希望的模样。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告诉你:“女人的使命就是相夫教子,拼事业那是男人的事。”“离了婚女人怎么活呀,要不为了孩子‘凑合着过’吧”,你也要保持独立的思想,判断他们说得到底对不对。
有人说,无论男女,真正成熟的人,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总是能不依靠任何人,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果拥有这样良好的心态,那么离婚和中年变故也就大可以淡然处之。就像米拉一样,离婚了也可以为自己争取财产,重返校园读书,东山再起。“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只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仍旧可以像米拉一样,走出窄小的厨房后,发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这就是米拉“觉醒”的经历对当代女性的启示:面对离异和人生变故,女性要更加自尊、自爱、自立,不用世俗的眼光和价值观束缚自己,不依附于他人,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