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报告的案例中求助者为一名船员, 因头痛、头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三周, 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效果的埃利斯合理情绪疗, 循序渐进的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化的非理性观念。同时配合采用行为疗法与心理分析疗法, 对其情绪问题进行了放松训练、合理行为的强化及深度分析领悟,渐进的矫正不良认知,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经过五次咨询, 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咨询结束后三个月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田某某,男,20 岁,未婚,在船上工作五个月。因头痛、头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三周,船到国内港口,要求下船, 前来咨询。自幼生长在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8岁时父亲车祸去世。母亲独自把他抚养长大。自幼身体健康,成绩优秀。性格内向、要强,做事追求完美。高考发挥失常,只考取了一所普通的大专航海院校。毕业后签约进入一家船公司,成为一名远洋船员。最近三周,情绪低落,心情焦躁、烦闷,只因为船长按照公司体系要求,对每个实习生进行年度考核评估,在考核过程中,由于紧张出现了操舵失误,还被大副当众批评了一顿。当时觉得特别没有面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考核结束,开始担心领导否定自己、担心船上同事嘲笑自己、担心以后提升三副失败、担心做不上三副没法增加收入、没法改善家里生活、没法给母亲买新房、没脸面对母亲。求助者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想尽快摆脱目前的心理状态,遂前来求助。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觉得头痛、头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对生活没有信心,对未来工作职位上的升职失去希望,内心非常焦虑。
个人陈述:自幼跟着母亲生活,缺少父爱,比较敏感。希望通过努力表现以得到别人的赞赏。母亲内向,不善表达,总是在行动上默默的关怀自己,于是自己也形成了比较内向的性格。一直以来,在船上认真努力工作,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早点提升三副,增加收入改善家里经济条件,给母亲买大房子住。最近三周,情绪低落,心情焦躁、烦闷,船长按照公司体系要求,对我进行年度考核评估,在考核过程中,由于紧张出现了操舵失误,还被大副当众批评了一顿。当时觉得特别没有面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考核结束,开始担心领导否定自己、担心船上同事嘲笑自己、担心以后提升三副失败、担心做不上三副没法增加收入、没法改善家里生活、没法给母亲买新房、没脸面对母亲。这一个多月以来,我感到头痛、头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心里非常着急和焦虑,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态。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初次见面时求助者着装整洁,说话有条理,语速较慢。情绪低落,神情显得很焦虑。交谈过程中有时语气激动,说话急促,也流露出懊悔情绪。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唉声叹气,回想自己小时侯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经历,情绪低落。平时喜欢独处,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上都必须表现优秀才行。对待别人的意见敏感,受到批评时情绪易低落,受到表扬时易亢奋。平时比较独立,遇事自己承担,很少向他人倾诉。母亲说他太内向,但情绪不稳定,易怒。
4.心理测验结果
1、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E15,P10,N13,L9。
2、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焦虑分子分3.0,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3、SAS 焦虑自评量表:总分62分。
4、SDS 抑郁自评量表:总分45分。
5.评估与诊断
5.1 评估
通过会谈和观察,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做出评估如下:
1、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2、目前求助者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情况
精神状态:智力正常,性格属内向情绪不稳定型,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焦虑,兴趣下降,自责、后悔。
身体状态:头痛、头晕
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能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但是效率有所降低。
3、原因分析
(1) 生物原因:无明显的生物原因。
(2) 社会原因: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原因,幼时和母亲相依为命,使求助者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并通过工作方面的优秀表现来达到这一目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在提升三副考核过程中操作出现失误,被船上大副当众批评,自我感觉对提升很没有把握。求助者性格独立,遇事很少主动向他人倾诉,缺乏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未得到船上领导、同事的关注和理解。
(3) 心理原因:首先,求助者存在认知错误,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预期结果没有实现时,非常失落和后悔,并进而产生自我否定及负性情绪。另外,他认为自己必须在任何事上都表现优秀,否则就是失败。自己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否则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求助者性格内向、敏感、过于追求完美,过于在乎别人的意见,抗压较差。
5.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并有强烈的求治愿望。逻辑思维清晰,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根据求助者头痛、头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尚不满一个月,现实刺激相对较弱,心理问题只局限于受批评和提升问题,内容并未泛化,强度不甚剧烈,并未严重影响其思维逻辑性,社会功能尚可,能正常学习和生活,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还是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的结果支持本诊断。
鉴别诊断:
1、精神疾病: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抑郁症:该求助者虽然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自责、懊悔等症状,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罪、自杀观念或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差别明显,SDS 总分为45 分,说明其抑郁情绪并不显著,据此可排除抑郁症。
3、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常常有内心焦虑不安,有不祥预感而产生难以应对的不愉悦情绪,称为“漂浮式焦虑”,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不安,或发作性恐怖状态。该求助者虽然有精神与身体紧张的部分症状,SAS 总分为62分,说明求助者目前有焦虑情绪,但并未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不安,据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症状有明显的原因,为近期发生,时间不满一个月,现实刺激不是很强烈,心理问题只受限于受批评和考试问题,内容局限,不甚剧烈,思维逻辑性尚好,社会功能尚可,不影响正常学习和工作,只是效率略有下降,据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确定咨询目标
经双方协商,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1、改变求助者努力付出就一定有结果的绝对化的要求,将“一定”转变为“希望”。
2、改变求助者认为自己必须事事表现优秀,否则就是失败的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使其更全面合理地看待自己。
3、改变求助者认为自己要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和喜爱,否则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不合理信念,使其客观对待他人评价和自我价值。
4、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SAS 测试结果标准分从62 分降至50 分以下。
5、在实现上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远期目标。
6.2 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配合使用心理分析疗法与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观点认为,不良情绪和行为(C) 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 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 造成的。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具体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发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观点,咨询师适时进行发问和质疑,启发求助者深入思考,帮助求助者抛弃不合理信念并逐渐形成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行为,消除不适行为。
2、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的观点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是被潜抑到无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是早年形成的症结。通过心理疏导,求助者已能意识到并体会到幼年期的经历是自己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求助者认识到以前意识不到的致病原因,症状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这种洞察叫做“领悟”。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使病人达到真正的领悟,就是心理分析治疗的基本原理。
具体方法:通过挖掘病人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把病人未意识到的症状产生的根源和意义召回到意识范围内,破除潜抑作用,揭穿防御机制的伪装,使求助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
3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受奖赏的、获得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容易学会并且能维持下来;相反,受处罚的、获得令人不悦结果的行为,就不容易学会或很难维持下来。因此,掌握了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
具体方法: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握紧右手拳头,把右拳逐渐握紧3~5 分钟,体会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10~15 秒钟,体会这时的感觉。然后重复一遍,再次体会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以及两者有何不同。然后用左手重复以上的做法,达到放松的目的。按照同样的程序与体验过程进行手臂、面、颈、肩、背、胸、腹、臀、大腿、小腿、脚趾等各个部分的放松。
7.咨询过程
7.1 咨询阶段的划分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 次);
2、咨询阶段(第2~4次);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5次)。
7.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12年9月1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 和SCL—90 症状自评量表测验、SDS 抑郁量表、SAS 焦虑量表,同时了解成长过程,尤其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摄入性交谈,鼓励、启发其倾诉,以倾诉宣泄为主,辅以认知性引导,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家庭作业: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方法:会谈、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放松训练,指导求助者学习缓解焦虑情绪。
3、强化合理行为。
4、布置咨询作业:在情绪问题出现时,练习放松和正强化。
第四次咨询2012 年10 月12 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引导求助者领悟其当前问题与早年经历之间的关系。
方法:会谈、心理分析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结合求助者的早年经历,探讨不合理信念形成的深层原因。
3、引导求助者领悟其当前问题与早年经历之间的关系。
4、布置咨询作业:思考先前事件与当前情绪之间的关联,建立合理的认知与评价。
第五次咨询2012 年10 月28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
2、提供其他方面的信息和指导意见:如何主动与人交往以更好地适应船上生活,为提升三副做准备。
3、基本结束咨询。
8.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
“现在感到不那么焦虑了”“头痛和头晕症状消失了,有信心提升三副了”“其实别人对我挺认可,没必要总担心别人否定自己”“我打算休假期间好好学习,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把心事向家人、朋友倾诉之后变得很轻松,原来别人很好相处”。
2、心理测验评估
SAS 测试结果标准分从62分降至39分。
3、咨询师的评估
本案例综合运用了多种疗法,包括“合理情绪疗法”、“认识领悟疗法”、“行为疗法”等。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症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解决了自身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改善了自我认识,学会与人交往,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逐渐形成合理的情绪反映,达到了解决心理问题的咨询目标。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光兴.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因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 [M].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峰主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 2003 年版.
[4]Michae J Mallen Susan X Day ,Melind A A.Green Online Versus face- to- face conversations: Anexamination of relationaland discourse variables Psychotherapy:Theory ResearchPractice Training2003,40(1- 2):155- 163..
[5]Richard S.Sharf 著,胡佩诚等译.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
[6]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