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动症与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抽动症和儿童多动症都属于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因为两者名字类似,表现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故容易混淆。但事实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抽动症与多动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抽动症与基底神经节病理性改变有关。多动症则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多发性语言、行为障碍综合征,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秽语为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频繁眨眼、皱额、吸鼻、撅嘴、伸舌、摇头、点头、耸肩、动臂等。病情加重后,抽动动作呈多样化,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少数患儿会控制不住地骂人、说脏话,患儿性格上则多急躁、任性、易怒。孩子频繁做鬼脸,当心是“抽动症”。有些孩子频繁挤眉眨眼、抽动嘴巴、摇头耸肩扮怪相,有时嗓子里还发出各种怪声,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其实,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很可能就是“抽动症”作怪。很多时候,正是这种主观判断上的错误,耽误了给孩子的治疗。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表现为坐不住,小动作多(也可以表现为频繁眨眼、耸肩、点头、摇头等),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纽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但多动症孩子不一定都“多动”。“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为主,身体并不多动。所以,有些孩子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也可能患有多动症。
据有关资料报告,这两种病可同时出现,儿童抽动症的25%-50%合并有多动症。多动症也常伴发抽动症,多动症的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之前,较之2-3年,并且是重度抽动症患儿常见的症状。虽然这两种病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且可以同时伴发,但是单纯多动症儿童绝无肌群抽动现象,这一点是抽动症和多动症鉴别的关键。
是抽动症本身具备多动症状还是两种病之间有一定关系,国外有人做了大量工作,发现两者遗传基因之间无相关关系。因为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亲属中多动综合征患病率与普通人群中多动综合征患病率基本相同,并无增加现象,而在同时有抽动秽语综合征和多动症亲属的儿童中比只有前者亲属的患儿多动症患病率高8倍。说明两者基因缺陷无相关性。
另外,治疗多动症的精神兴奋药能引起肌群抽动,这也是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多动症同时存在的一个原因。如利他林、匹莫林等可引起易感个体的多动患儿肌群抽动。有人报告用精神兴奋剂治疗多动症1520例,出现抽动率为1.3%,说明发病率不高。但如大面积应用也可引起不少人抽动,所以当抽动秽语综合征合并多动症时,要注意询问是否服用了精神兴奋药。
2.抽动症与强迫症的异同
抽动症尤其Tourette综合征常伴有强追症状。二者症状的重叠性很高。据统30%-90%的抽动症患者有强迫症状。有些症状如重复摩擦、反复拍击、反复触摸行为介于抽动和强迫行为之间。家族史研究发现,抽动症与强迫症在遗传上可能相关,故两病可能为同一基因异常的两种表现形式。病理学研究证明,基底神经节是两者的共同病变部位。
抽动症患者有强迫行为而无强迫观念,强追症患者多是有强迫观念而决定强迫行为。在治疗上,抗多巴胺药物治疗抽动症有效,治疗强迫症无效。相反,5-羟色胺药物能作为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而对抽动症却毫无作用。
3.抽动症与肝豆状核变性区别
抽动症与肝豆状核变性均有不自主群肌抽动、面部肌肉抽动和异常发音。均为儿童期发病。抽动症只是神经系统轻微异常,病情相对较轻,易于治疗;而肝豆状核变性病情重,预后差,治疗较困难。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铜代谢异常所致,主要累及脑基底神经节、肝脏、肾脏。患儿同胞中可能有同样的患者,父母双方多为杂合体,或为近亲结婚。典型症状是手足舞蹈样不自主动作,语音不清,肌张力亢进,面部肌肉僵直,呈现面具脸,行为幼稚,神经系统检查巴氏征多(+)。此外还可有肝病症状,黄疸、腹水、肝肿大、肾脏损害类似肾炎症,眼部有特征性症状——角膜色素环。此病只有神经系统症状时要注意抽搐形式、智力情况,与抽动症相鉴别。裂隙灯检眼及测定血浆铜蓝蛋白、血酮、尿酮,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4.抽动症与肌阵挛性癫痫区别
抽动症与肌阵挛性癫痫都表现为面部及肢体肌群的突发性抽动,且反复发作,但抽动症抽动频率快,用意志可短暂控制,发作频度与精神、情绪有一定关系。智力大多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一般用镇静药效果不佳。而肌阵挛性癫痫发作时有特异性临床特点:头下弯,两上肢伸展,两大腿向腹部屈曲。有突然剧烈躯干肌肉收缩时可使患儿突然摔倒,但可马上爬起。抽动频率慢,用意志不能控制,严重者可发展为癫痫大发作。发作越频繁,智力越受影响。脑电图异常,可见癫痫波,用硝基安定效果较好。
5.抽动症与风湿性舞蹈病区别
抽动症和风湿性舞蹈病在症状上都有肌群不自主的抽动,包括面部、四肢不自主抽动,喉部肌肉抽动出现语音障碍。现在主要阐述两者的区别。
抽动症的抽动表现一般都是突然产生、迅速动作、瞬间消失的,虽多组肌肉均有抽动,但抽动形式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精细动作(如能很好地自己系鞋带、扣纽扣等)一般无异常,病情持续时间长,男孩多于女孩。而风湿性舞蹈病在抽动表现上也为突发性,但动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动作幅度相对较大,全身及部分肌肉抽动会有不规则变化,动作有时不相同。上肢近端大动作如舞蹈样;足及足趾乱动,不能走直线;精细动作不能完成,甚至因口舌多动不能进食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儿伴有风湿热表现,约25%的患儿最后会发展为心肌炎。一般病程为1-3个月,可自行缓解,女孩多于男孩。
6.抽动症可以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症状
个别病例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症状。特点是无明显诱因的四肢关节疼痛,逐渐发展到颈部、躯干部等。疼痛部位不固定,变化无规律。与同伴玩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病史。各种化验检查、X线等均无病理表现。抗风湿治疗无效。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出现肌群的不自主抽动、发怪声、模仿语言、吐口水、秽语等症状,此时诊断比较容易。待适当治疗后,随着抽动症状的好转,肢体疼痛也有好转或消失。所以,对于肢体疼痛反复不愈又无其他阳性体征的患儿要注意是否患有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