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荣格抽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心
信息详情
“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不足以为心理学奠基

翻开教科书,心理学的概念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界定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科学,在科学哲学中本来就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充满争议的概念。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何种意义上的科学?

心理学通常是在“实证科学”意义上去理解“科学”的。基于实证精神在心理学独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学科的主流话语中,“科学精神”被曲解为追求自然科学探究形式的“唯科学主义”,并将“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作为评判心理学知识合法性的主要标准。但问题在于,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怎么能仅仅通过与其他学科共有的方法论来界定自身呢?共有的方法论足有保证学科的科学性么?

毫无疑问,在心理学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代表实证主义精神的“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这两种方法论在推进学科科学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两个标准能否成为评判心理学知识合法性的标准,从而将心理学与伪心理学区分开来?

首先,“操作性定义”不能成为评判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标准。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任何科学理论在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以概念系统为基础的命题系统。但是,在诸多的概念之中,只有那些外延较小的下位概念可能获得操作性定义,而那些外延较大的上位概念是无法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此外,能下操作性定义的概念必须能与某组操作发生关联,那么不能与某组操作发生关联的概念也是不能下操作性定义的。比如,对“操作性定义”这个概念就无法实现操作性定义,就只能通过理论性的描述来定义,那是否就可以说“操作性定义”这个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呢?是否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就是“不科学”的呢?再比如,如何对“科学”、“心理学”、“心理”等这样外延较广的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很显然,由于这些概念的外延太广,是无法进行操作性定义的。

其次,概念与操作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同一个概念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下操作性定义,如果不同的操作性定义之间有所冲突,那以哪一个为准呢?

既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同时,本质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又是相互不能替代的,因此,对心理学而言,试图通过“操作性定义”来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伪心理学或者伪科学的就不合适了。因为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经验学科,但是,经验学科也需要非经验结构的支撑。

在学科的科学性方面,我们比较强调某个研究“可否证伪”。那么“证伪标准”是否足以保证心理学的“科学性”呢?

首先,“证伪标准”只是众多检验经验科学理论有效性的一种方案,既然作为一种备择方案,证伪标准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正受到“迪昂-蒯因论题”的困扰。

其次,已被确认的许多科学理论虽无法证伪,可依然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其一,从逻辑上讲,全称存在命题就是不可证伪的。这个问题,被波普尔称为“严格存在陈述”,他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明确说道:“严格存在陈述不能被证伪”(波普尔,2008p.45)。比如“外星人是存在的”这类命题,就属于全称存在命题,就难以从经验上证伪,尽管如此,但却无法因为暂时没有发现外星人而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寻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其二,虽然概率规律不能在逻辑意义上被经验所证伪,但学术界并没有因此否认统计和概率的意义——事实上,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概率统计是保证本学科科学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如果按证伪的标准,概率统计知识的合法性也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波普尔自己也曾说过,“虽然概率陈述在经验科学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可是结果它们却在原则上不受严格证伪的影响”,“概率陈述就是不可证伪的。概率假说并不排除任何可观察的东西”(波普尔,2008p.123p.166)。

由此可见,即使在心理学内部,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进行操作性定义,在心理学的内部,也存在着许多不可证伪但对本学科而言不可或缺的知识内容。这就说明,即使将心理学定义为一门经验科学,这两个方法论基础并不能作为判断某个心理学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合法性的标准。

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作为经验科学的事实科学(factual science,即狭义上的科学)必须包含一定的哲学假定(包括本体论假设、认识论假设、方法论原则、语义假设、价值论假定和道德假定),与此同时,它还必须得到数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支撑,而后三者不属于事实科学的范畴(马丁·曼纳,2015)。对心理学而言也同样如此,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它需要非科学层面的内容来支撑,因此,不能通过狭义科学的标准将非科学的内容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的范畴之外。

如果把心理学视为一个学科体系,那么这个学科体系包括非经验学科层、经验学科层和技术学科层。即便在经验学科层,也并不是全部都属于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知识体系中,仅占一部分。那么这样就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说“操作性定义”与“证伪标准”这两个方法论无法为心理学奠基。这两个方法论在“科学心理学”的范畴之内,对于将“科学”与“非科学”进行划界,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能因为这个划界,就贬低“非科学”心理学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伪心理学”。换句话说,对心理学知识的科学性的划界,不能等同于对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划界,这个划界标准不能作为判定心理学知识合法性的标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神分析属于非科学心理学,但却不属于伪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它的合理结构既需要“科学”成分,也需要“非科学”成分[1]。在判定心理学知识的合法性的时候,需要对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区别对待。“每一种知识都有它自己的严格标准,不能用感官知识领域的标准来衡量理智的知识和沉思的知识,也不能用理智知识领域的标准来衡量沉思的知识。”(郭永玉,2003

 

 

[1]事实上,在心理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科学心理学”,这种关注并不是要与“科学心理学”对立,而是发出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声音,让人们认识到,心理学学科发展也需要“非科学心理学”的加入(郝琦,乐国安,1999)。

 

文献来源:舒跃育, 石莹波, 袁彦. (2019).“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不足以为心理学奠基. 心理学报, 51(9), 1068-1078.


友情链接
苏黎世荣格学院洛杉矶荣格学院加拿大荣格学院巴西荣格学院澳大利亚荣格学院比利时分析心理学会巴塞罗那荣格学院墨西哥荣格社会学院立陶宛分析心理学会俄罗斯分析心理学会意大利分析心理学协会新墨西哥荣格分析师协会比利时精神分析学院荣格分析师协会英国荣格分析协会分析心理学家协会分析心理学家独立小组安大略荣格分析师协会科罗拉多荣格研究所西雅图荣格研究所旧金山荣格研究所南加州荣格研究中心芝加哥荣格分析师协会达拉斯荣格分析师协会荣格精神分析协会格鲁吉亚荣格分析师协会新英格兰荣格分析师协会意大利分析心理学研究所西班牙分析心理学会纽约荣格学院匹兹堡荣格分析师协会智利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委内瑞拉青年分析协会华盛顿荣格分析师协会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协会加拿大心理学会南非荣格分析师协会奥地利分析心理学学会
荣格心理吕老师的小助手
微信号:qdrgxl
联系我们
中国·青岛·市南17667657613(微信同号)青岛荣格抽动症心理干预中心
Copyrights 青岛荣格抽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6712号-1 Jungi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