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荣格抽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心
信息详情
詹姆斯·希尔曼“原型心理学”解析

希尔曼是深度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建了以灵魂为基础的原型心理学(archetypal psychology),被誉为继詹姆斯之后美国最具活力和最具独创性的心理学家。希尔曼给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这种新的视野不仅研究人类的心灵,而且还探究处于世界中心的灵魂(soul)。1 批判与解构:希尔曼原型心理学的起点

希尔曼原型心理学的起点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传统的批判和解构。其表现之一是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矛盾态度。他一方面同荣格一样,认为意象就是灵魂,也援用神话阐释他的原型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自己是“反叛的荣格精神分析法的信奉者(renegade Jungian)”。

他不断地向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发难。例如,他不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统一体和健康自我提出批评,而且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自我实现为焦点的做法也持反对的态度,因为人本主义将这些作为灵魂和世界无序的经验、多重性的对立面。然而对希尔曼理论的考察可以发现,他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比自己愿意承认的更接近人本主义心理学。希尔曼原型心理学的主旨是要解禁被现代正统的心理学观念所禁锢的对灵魂的研究,希尔曼通过在心理学中重新引入“灵魂”这个古老的概念对西方心理学发出了挑战。因此,他又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他将对传统观念和教条的解构而不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论视为创造。

这就是说,他对批判比较感兴趣,这一点在他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态度上也可以发现。他认为弗洛伊德是位批判性的思想家(a critical thinker),而荣格是位组织性的思想家(a organic thinker),它强调批判性思想家才是真正的思想家,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虽然受到各种各样的批判,但还是受到追捧。然而,荣格的心理学却受到了学术界的排斥,这是因为信奉荣格心理学的人不愿意或丧失了批判思维的能力。

希尔曼宣称自己是批判思想家,他要建立一门研究集体文化心理而不局限于个人心理的心理学——原型心理学。他指出,自己同荣格的实质性的区别在于,他把荣格的“原初”(origins)转换为了动词,用它来指活动、运动和过程,而不是指一套固定的原则,这也是他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为原型心理学的原因之一。希尔曼对心理学中某些固定不变的观念解构的目的,旨在提供崭露心灵本身的条件。

 

2 灵魂以及灵魂深度:希尔曼原型心理学的核心

希尔曼将灵魂视为心理学的一个适宜的研究对象,认为灵魂是心理学的一个恰当主题。在希尔曼看来,灵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教条中以及固有的观念里处于被遮蔽的状态。然而,当人们体验到信念、价值和安全感解离的时候,灵魂在这些无序的、以及病态的活动中最易于出现。因为此时意象、情感、愿望和价值观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能够以最本质的方式完满地意识到心灵。

希尔曼认为灵魂有五种特征:

 

第一,使得所有的意义成为可能;

第二,将事件转化为经验;

第三,涵括深度经验;

第四,在爱中沟通;

第五,和死亡有特殊的关联[1]。

 

他把灵魂界定为属于本性的富于想象力的可能性,一种在反省的沉思以及梦、意象和幻想中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在心理学中,希尔曼给予灵魂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宣称,从广义上说,心理学的终极价值就是在最广泛的可能性的意义上,将灵魂现实化和深化。对希尔曼而言,人 们的目标既不是寻求快乐,也不是追求理性,而是与自己的灵魂和力量(might)同在。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希尔曼的心理学就是纯粹的灵魂心理学。

希尔曼还提出了“灵魂的深度”(the depth of the soul)和“世界灵魂”(the world soul)的概念。灵魂深度是指灵魂通常隐藏在常规、教条和固有的信念之后。希尔曼不把灵魂局限于人类,而试图将其扩展到整个世界以及文化和自然的产物。他断言,每一件东西在其深处都有灵魂的火花(a spark of soul)[2],这即是他所谓的“世界灵魂”。希尔曼关于世界灵魂的观念,强调了世界万物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对它们和自身认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种观念似乎又回到了万物有灵论的古老理念中。但是,希尔曼的“万物有灵论”有明显的现代色彩,用它作为环境保护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基础。在他看来,人类之所以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是由于人类认为,只有自己才有灵魂,包括自然界在内的其他一切都是没有灵魂的存在,人类可以凭借自己“高贵的”灵魂而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而在希尔曼看来,事实上,灵魂并非人所独有,作为人类,理应对其他存在表示尊重,实现与世界万物的和谐共存,防止和避免环境危机。这样,希尔曼就通过对世界灵魂的人格化消解了人类中心论。

 

3 心理的病态和混乱:灵魂深度的扩展之路

希尔曼对灵魂的诗意解读形成了他对世界的观点。他认为,整个世界是建立在神话诗意(mythopoetic)的基础之上的,原型心理学就将生活的每一片段视为神话和诗意的。由于世界的每一方面都是神话诗意性的,因此,人们可以从最世俗的东西和事件中抽取出心灵的意义。世界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加以理解和体验。在心理学中,这些观点很多都是神话和修辞学的,它们可以显示出研究者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潜在的幻想。

荣格借助集体无意识把人们引向了人类灵魂的深处;弗洛伊德则通过对人类无意识和潜意识内容,即被意识压抑的本能和冲动,向人们揭示了灵魂深处的混乱、痛苦和挣扎;希尔曼也是通过灵魂的混乱、痛苦和挣扎走向灵魂深处的。

但与弗洛伊德不同,他并没有设置防御机制对诸如此类的现象加以控制,把神经症视为理解无意识的途径,恰恰相反,他允许它们自由地表现,并认为病态或变态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以及精神的混乱状态,是使灵魂深化的“正道”(royal road),灵魂不但通过精神的痛苦而得以发现,而且灵魂实际上就存在于这些痛苦之中。病态或变态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可以唤起人们的所具有的符号、意象和意义,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最初的对混乱的反应方式。病态心理对灵魂的深化还有另一条途径。希尔曼认为,心理的症状,尤其是压抑,常会使人们对自己非常崇尚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假设提出质疑。例如梦境的怪异以及恐惧的意向,就对用来解释实在的预言性框架提出了挑战。

此外,症状还具有解构的功能,它引导人们越来越深地进入未知的东西。希尔曼将这种机能视为生命性的原型(anima archetype),并且与灵魂本身相等同。这些未知的东西引导人们进入混乱状态,而这种状态与厄洛斯和创造力不可分割。因为“厄洛斯源于混乱,这意味着创造力能从任何一个混乱时刻产生”[3]。

爱的部分意义在于通过混乱、痛苦和逆境对灵魂加以深化。希尔曼还进一 步指出,所有变态心理都有其神圣的一面,对变态心理症状的治疗可能也将爱从中去除了,不但如此,希望治疗的心态本身就是疾病的一部分。希尔曼将病态心理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度,认为它是存在的基本的原型形式,是所有存在物的本质的方面。所以,如果没有病态心理,个体很难与他灵魂最深处的自我相遇。

希尔曼明确指出,死亡对灵魂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可能性产生于人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认识。希尔曼认为,对什么是有限性的理解使人们想象出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有些可以实现,有些则不能。希尔曼对灵魂和死亡之间关系的阐述,具有浓厚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色彩,走向了所谓死的本体论。他指出,灵魂的特征之一,即可能性,正是从个体对自己生命的有限性的认识中产生的。不过,海德格尔通过死亡解释人的整个生存状态,而希尔曼用死亡阐释灵魂的可能性。

 

4 多神论和多重人格:希尔曼解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希尔曼的原型心理学是以解构主义的姿态而出现的。他通过解构主义给自己的原型心理学提供了前提,并且用解构主义的观点审视了传统的病态心理观点,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他的原型心理学中进一步贯彻了解构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多神论以及对人格、自我的解构中。

对一神论的解构是他的论著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其多神论实际上是对世界和上帝相似的不完整状态的描述。在心理学中对这些不完整状态或片断(fragmentation)的再认识对希尔曼而言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他认为多重性或多样性是心灵固有的特性。

心灵的意义、 定向和价值有不同的来源,托马斯·摩尔对此曾做过明确地说明:“灵魂不仅具有多样性, 而且它还是众多个体的一种交流,每一个体都有特殊的需要、担忧、渴望、风格和语言,个体对许多神做出回应,这些界定我们生活范围的神潜隐于看起来具有同一性的人性之后”[4]。对于灵魂的多样性和片断性,希尔曼从未试图将它们整合和统一起来。相反地,他认为一旦放弃整合、统一的自我理念,就会为认识真实的自我留下空间。希尔曼一方面肯定心灵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指出意识的能力不足以控制现实。在当代世界,人们试图在灾难的边缘保持平衡。人们可以利用智慧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可以治疗世界和人格的创伤。自我有足够的心灵力量可以利用,例如集体无意识的古老智慧。需要指出的是,希尔曼反对自我这一概念,而用他所谓的“心理多神论(psychological polytheism)”代替。他说“应该接受多种声音,……不要坚持把它们整合成一体”[5]。

多重人格是希尔曼解构主义的另一表现。斯坦福.L.罗布指出,如果弗洛伊德通过向人们表明某人不是他或她的“房屋”的主人而削弱了人类的力量,那么,希尔曼则通过对“他 ”、“她”、“主人”和“房屋”的解构使多重人格现象对人们产生了威胁。因此,作为欧美文明基础的个体人类主体或自我概念就失去了意义。在希尔曼看来,人格的统一是幻觉的最大危险。多重人格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同样的现象以普遍的形式出现之时,个体的多样性能在其中得到确认。

希尔曼的另一个解构对象是自我(ego)。他认为,自我必须让位于灵魂。希尔曼一方面将自我、无意识和原型从灵魂中区分出来,另一方面,他又对无意识和原型作了区分。具体来说,希尔曼将自我消解在如下一系列的术语中:关系、责任、选择、问题解决、现实考验(reality testing)、了解(light)、发展、控制、进步、承诺(commitment)和坚强等。与之相对的是与灵魂有关的术语:参与、幻想、意象、反思、洞见、反应、持存。希尔曼的多神论还影响到了他的心理本体论。

希尔曼的原型心理学以批判思维和解构主义的理念,对西方正统的心理学发出了挑战。他呼吁使灵魂重新回归到心理学的中心,让人的灵魂获得彻底的自由,同时又对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显示出了深切的关怀。而且,希尔曼试图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解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从这个方面看,希尔曼的原型心理学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学理范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由此得到了一部分心理学研究者的支持。然而,由于他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传统的批判和挑衅性以及他的理论本身的抽象性,受到了另一些心理学研究者的抵制。原型心理学中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又使人感到疑虑,这也是它的形而上取向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Hillman J. Re-Visioning Psychology.New York:Harper Perrenial,1995.XVI. 

2 Drob S L.The Depth of the Soul:James Hillman’s Vision of Psychology.The Journal of Humanist Psychology,1999,39(3):56-72.

3 Hillman J.The Myth of Analysis:Three Essays in Archetypal Psychology.New York: Harp & Row,1978.135.

4 Morre T.Prologue,Introductions.New York: Harper Perrenial,1992.81.

5 James Hillman.Psychology: Monotheistic or Polytheistic? Dallas: Spring Publications,1981.197.

 

 


友情链接
苏黎世荣格学院洛杉矶荣格学院加拿大荣格学院巴西荣格学院澳大利亚荣格学院比利时分析心理学会巴塞罗那荣格学院墨西哥荣格社会学院立陶宛分析心理学会俄罗斯分析心理学会意大利分析心理学协会新墨西哥荣格分析师协会比利时精神分析学院荣格分析师协会英国荣格分析协会分析心理学家协会分析心理学家独立小组安大略荣格分析师协会科罗拉多荣格研究所西雅图荣格研究所旧金山荣格研究所南加州荣格研究中心芝加哥荣格分析师协会达拉斯荣格分析师协会荣格精神分析协会格鲁吉亚荣格分析师协会新英格兰荣格分析师协会意大利分析心理学研究所西班牙分析心理学会纽约荣格学院匹兹堡荣格分析师协会智利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委内瑞拉青年分析协会华盛顿荣格分析师协会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协会加拿大心理学会南非荣格分析师协会奥地利分析心理学学会
荣格心理吕老师的小助手
微信号:qdrgxl
联系我们
中国·青岛·市南17667657613(微信同号)青岛荣格抽动症心理干预中心
Copyrights 青岛荣格抽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心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6712号-1 Jungin.cn All Rights Reserved.